21考研数学三听哪位老师的课更好?

来源:惊呼教育 2020-05-18 10:30:00 浏览:10526

虽然在大家的普遍认知里觉得基础差的适合跟汤家凤老师,基础好的跟张宇老师,但是并没有说基础差又跟了张宇老师的一个高分都没有。与“女友和老妈到底救谁”这个世纪难题类似的是,亲情和爱情并非不可兼得,你完全可以来一份名师全家桶!选择好一两位你认可的老师跟全程,如果他们在某个知识节点的讲解让你老是听不懂,你完全可以再找几位老师从另外一个角度理清思路,而不是死呆呆地吊在一棵树上。为方便大家参考,特地整理了几位老师的相关资料以及考研的复习规划!

 

Q1:汤家凤or张宇or李永乐or王式安or……

 

 高数部分:到底跟汤家凤还是张宇?

考研人对这两位老师的普遍评价是汤家凤重基础重题型,张宇则偏爱用段子把概念串连起来。在高数部分的讲解上,汤老师选择从极限入手,第一堂课就让学生直接接触考研题型;宇哥则是巧借数学史生动刻画函数关系并不断延伸相关知识点。

汤家凤:保证让你学得清清爽爽

优点:

(1)汤老师授课风格比较像大部分中学老师,尽管一板一眼但是思路极其流畅,擅长把重难点掰开了揉碎了输送给学生;

(2)课程安排上重在练题,题型分类细致清晰,解题套路实操性极强;

(3)在视频课程上若是有遗漏或是需要做补充,汤老师会在个人公众号或直播平台进行免费讲解。

缺点:

(1)虽然存在口音问题,但是多听几遍就能完全适应,真的很洗脑;              

(2)习题集解析做得不是很详细,需要回顾全书或课堂笔记,稍嫌繁琐。

张宇:被考研数学耽误的段子手

优点:

(1)作为考研数学新生派力量,宇哥的课适合基础较好并且注重构造和延伸逻辑框架的同学;

(2)主张“具体化思维”,张宇老师擅长将知识点和实际生活巧妙融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问题和具体问题的相互转化以便加深知识点的记忆。

缺点:

(1)偏重概念的趣味性理解导致题型总结不够完善,很多同学常常听课就会做题就废;     

(2)课程视频与1000题稍有脱节,配套练习使用感不够顺畅。

  线性部分 

李永乐:线代王你值得拥有

优点:

(1)李老师主要讲授线性代数,对出题形式和考试重点了如指掌,课程设置上深入浅出,江湖人称“永乐大帝”;

(2)总爱混淆的行列式和矩阵,还有线性非线性方程组这些相关概念都能在李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一一理清并且记忆深刻;

(3)李老师既重概念又重题型,双管齐下。

缺点:

(1)声线低沉,刚开始会让人昏昏欲睡,但耐着性子听进课后这些都能克服;                  (2)语速过慢,听李老师的课还是得来个二倍速,要不然真的巨漫长!

概率论部分 

王式安:资深命题专家不能少

优点:

(1)王老师最深受考研人推荐的课程是概率论,拥有多年命题经验的他对知识点的主次把握针对性极强;                                        

(2)常常以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缺点:

(1)板书相比较其他老师会有点乱,需要自己重新整理;                                                (2)有些基础的知识点一带而过,想要跟上老师的思路还需要课下多花点功夫。

 

Q2:到底选哪个老师比较好?

 

这么说吧,考研数学能拿高分的同学基本上都全程不只跟同一位老师。很多基础薄弱或是备考时间不充足的同学还会选择线下或线上的辅导班来省时省力的督促自己。在各位老师和各种参考书间举棋不定,刷经验贴都快刷出神经衰弱了....有同学选择了“汤家凤高数+李永乐线性代数+王式安概率论”这样一个组合。中间有些知识点太绕,就多找了几个老师的网课拓宽思路,后来因为基础实在太差老是缓步不前,可以报一个全程规划和监督的数学线上网课。教务老师会根据基础和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和阶段测试,不再像之前那样盲目赶进度结果效率还不高,并且当理解不清楚某个概念或是某个难题都可以随时咨询答疑老师。

 

Q3:课程与参考书如何安排才能相得益彰?

 

首先把推荐书单列出来:

参考书:李王复习全书、线代辅导讲义

习题集:接力题典1800、基础过关660

真题:历年真题全解析

押题卷:李林6+4、合工大押题卷

注意事项:

Tips 1:了解考试大纲,明确复习重点

如果不是大二大三就开始准备真的不建议啃教材!既浪费时间又把握不好复习重点,好多你认为的重难点其实大纲根本不做要求。可以先找一节导学课听听,既能先感受一下老师的授课风格,还可以在专业人士的建议下掌握好复习节奏。之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基础和考纲整理出重难点标注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复习,就像下图这样:

Tips 2:刷课重要,刷题更重要!

刷课会给人带来成就感,在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下是真的会给人一种“考高分也并不是很难嘛”的错觉,数学难就难在刷题时就算知道再多技巧公式不会运用依然没辙!刷题能力是需要日复一日来积累的,课上一定要做笔记,把公式概念和题型总结分门别类记录好,课下再进行大量的练习。1800的基础篇涵盖面广,660虽然名字里带有“基础”俩字但其实在概念理解上考察得很细致。强化后期要把真题完全吃透后再去刷押题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千万不能急功近利!

 

个人小心得

 

总的来说,数学高分还得由多因素相互结合,学而又思,行动力和执行力也缺一不可。

就像希腊神话里忒休斯用一个毛线团破解迷宫一样,有了方向和工具,路还是得你自己来走。

 

联系客服领取优惠劵

微信客服

QQ客服

回顶部

扫二维码
惊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