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数学如何复习?
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基础知识!
其实数学最大的难题就是在于各种知识点交叉综合,除开这一部分题,大多都是在基础知识点上面展开的,所以基础打好了,70%的基础分也就差不多到手了,下面具体从这三个方面给大家分享一下21考研数学如何复习
市面上关于数学的资料有很多,但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下比较适合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的资料:
1. 同济浙大教材:是教育部指定的考研复习专用教材,里面报考了考试大纲的所有内容,知识点比较齐全,也是最好打基础的教材,但是数一、数二、数三有些章节可能不考,大家可以参考数学大纲将不考的知识点划掉)
2. 汤家凤复习全书:汤神的书比较基础,视频课会把知识点框架一步一步地梳理出来,对定理论证过程讲解非常详细,很适合零基础以及吊车尾的同学。
3.汤家凤1800: 1800的难度有梯度,分为入门篇,基础篇以及提高篇,而且题够多够充足,同类题型有归类能够让人举一反三。
4. 李永乐线代辅助讲义:这本讲义的确是线代所有知识的精华了,线代的考点,题型分析,知识点都讲述得很清楚
5. 李永乐660:660只有选择和填空题,适合在巩固阶段提高计算能力
6. 汤家凤历年真题详解:真题答案的讲解比较详细,论证的步骤说明比较清楚
以上的资料在长战线复习过程中是完全足够的了,至于模拟卷,如果自己做完真题的效果不错,可以尝试做新的模拟题,但是如果真题还有很大问题的话,建议先把真题的题型反复吃透;
使用资料:同济浙大版教材+汤家凤1800入门篇
复习计划:
复习之前先根据考研数学大纲把不考的章节划掉,后面我再把数一数二数三的考点整理出来!
①每周过一个章节的知识点,重点记忆定理和公式;
②每章的例题是最基础的,把答案遮住,自己做一遍;
③看一个章节的知识点就做对应章节的习题,(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做做汤家凤1800入门篇)巩固理解知识点
④如果看书看不懂的知识点,不要死抠,看看对应的视频讲解,结合例题理解;
⑤各板块的时间安排:2019年9月-11月高数,12月-1月线代,2月概率;
有很多同学在问一个基础概念怎么才算是理解透彻?
1. 首先弄清楚这个公式、定理及推论是研究什么数学问题的,用以解决数学什么现象的
2. 着重注意这个概念的切入点
3. 通过基本的例题总结这一类知识点的推导过程
使用资料:汤家凤复习全书+李永乐线代辅助讲义+汤家凤1800基础篇
复习计划:
①跟着汤家凤的基础视频课打框架图,梳理数学知识点以及公式,尤其是数一的同学,知识点太冗杂了,容易混乱;
②全书中的黑体字,结论,公式和例题是重点,要熟悉并且理解,还有每一个公式都会写有它的推导过程,应对每一个公式内在逻辑了然于心才能灵活运用。
③看一章节的知识点,就做对应章节的1800基础篇,
④做完核对答案,总结错题的知识点,反复错的知识点再回到全书或教材上再做一遍该章节的例题,理解这个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⑤如果看不进去教材的同学,可以参照以上方法,在暑假之前将全书刷两遍;
使用资料:汤家凤1800提高篇(或+李永乐660)
①刷题阶段每天4-5小时的数学如果放在一起很容易产生疲劳和注意力下降,因此可以在一天内分两个时间段刷数学题。比如上午2.5小时下午2小时,或者下午3小时,晚上1.5小时这样。
②虽然大家都是分类去刷题,比如今天就刷运用导数求最值、极值或证明不等式的题,明天刷重积分的题,后天刷常微分方程的题,但这样也很容易枯燥厌烦,从而降低复习效率,所以,在长时间练习某一内容的习题后可以换下其他内容的题,换换脑子,比如说今天以重积分为主,做累了重积分再简单翻一下比较简单的内容,比如线性方程组这样,既活跃了大脑也加深了线性内容的记忆。
做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不要抄答案!做题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题去看下答案很正常,但不要对答案产生依赖,遇到一点困难就去翻答案。要自己独立思考,否则做题是没有效果的。
②看答案的时候不要一眼看完,可以拿一张纸遮住,一行一行的往下看,每一行答案就像是一个提示根据这个提示自己想逻辑分析思路,如果想不出再往下看一行,再多看一个提示,就这样逐行得看,避免了完全不动脑的陷阱,可以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解题能力,渐渐地就能摆脱对答案的依赖。
③跳步看。当答案中有一步看不明白时不妨暂时默认自己理解了这一步的推演,继续往下看,这样一是不会死卡在一个地方从而节省了时间,二是有可能通过后面的步骤反过来倒推前面不懂的地方。
使用资料:汤家凤历年真题(2000-2020)
复习计划:
①10月-11月两天刷一套真题(2000-2014),按考试的标准去做真题,练题一套,一套3小时,之后再给1小时时间总结,第二天再花两个小时去复习笔记,这样两天为一组,时间平均一下就是每天3-4小时了。
②12月三天刷一套真题(2015-2020),不刷题的时候重新做一遍之前的错题
③如果错题还反复错,一定要回归教材或者是全书上去巩固一遍知识点!
1、资料选择问题
“书不在多,在于精”。经常会在各种论坛看到大量关于哪本习题册好、哪个老师厉害的讨论。有这种讨论很正常,大家都想考得好复习的顺利,一开始也不知道如何选择。但是在这里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选哪本不重要,更不要买很多资料,每样都浅尝辄止,重要的是选择一本做透做精了。其实你把一本书做了三遍做透了,考个130+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而这本做一遍,那本做一点,感觉两本都好,又都不好,再去知乎问问两本书哪本好,该怎么选,如果暑假过了一半了还这么做,你是没有好果汁吃的。
2、和人对比乱了自己的计划
这种对比一是和自己身边一起考研的人对比,看到别人已经开始复习线代了,自己的高数才看了一半;另一种就是在论坛里有很多人喜欢晒自己已经刷了几遍真题了,做了多少多少分。那个时候在自习室有个人外号叫“奥沙利文”,因为他做真题平均能拿140+分,四舍五入147分,我们就喊他奥沙利文,而且这还是在10月份的时候,结果呢,到了真正考试他只考了不到130分,虽然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分数,但和之前他本人平均140+的练习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事实说明别人表面上复习的再好,到了考试不一定考得好。所以不要被别人的复习所影响,慌了阵脚,打乱自己的复习进度。
3、过度刷题且不总结
大家都知道刷题对于数学的重要性,但是考研考的不是只有数学一门,就算你数学考了满分,其他科目很低,也是很难考取理想的学校。我曾见过有的考生一天刷5-6小时的数学题,坚持了四个月,我想这样做的结果应该不会很理想。我们应当追求的是适度的刷题,每天3-4小时的时间就可以,这样能够达到最大的效果。
做完题对比答案改一下错误,这只利用了这道题百分之三十的价值,剩下的百分之七十的价值就是需要我们在笔记本上做总结,总结自己错在哪里,这道题考到了什么,之后在定期去总结,这样才算是真正做好了这道题。
4、眼高手低
这个是数学复习中很致命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价太高,对问题没有清楚地认识,认为这道题或者这道题的某一步简单,不需要手算,或者是看答案的时候恍然大悟之后就不再自己做一遍;还有一种就是看辅导书和视频看习惯了,在视频里看讲解和解题过程成为了他数学复习的重要手段,自己很少动笔练习。在看书和看视频的时候容易让我们产生“我懂了我会了”的错觉,但是真正让自己动笔做题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了。
还有一点就是计算能力的锻炼。数学考察的两个重点是基础和计算能力。计算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去提升,不仅是难的步骤,更在于一些看似简单但埋有陷阱的步骤,所以要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更要每一步都写在纸上,不能眼高手低,看着简单直接口算跳到下一步去。
5、习惯了抄答案
做题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题去看下答案很正常,但不要对答案产生依赖,遇到一点困难就去翻答案。要自己独立思考,否则做题是没有效果的。
看答案的时候不要一眼看完,可以拿一张纸遮住,一行一行的往下看,每一行答案就像是一个提示根据这个提示自己想逻辑分析思路,如果想不出再往下看一行,再多看一个提示,就这样逐行得看,避免了完全不动脑的陷阱,可以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解题能力,渐渐地就能摆脱对答案的依赖。
6、笔记不知道怎么做
如何记笔记会大大影响复习效率,有些同学记笔记就是抄书、做思维导图、写大纲,然后再把错题完封不动的抄下来,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效果不好。下面我来说一下正确的记笔记方法:
错题四大要素:
1. 为什么错,出在计算上还是知识点运用错误
2. 解题的关键点在哪
3. 有没有错过类似题目
4. 题目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